您好!欢迎您来到青年文学家杂志官方网站(唯一官方网站) 青年文学家编辑部投稿信箱:qnwxj@vip.sina.com  

期刊版权

YOUTHLITERATOR COPYRIGHT

2025年05上总第901期

社长/总编辑:周贵玉  
总   编   审:王长军  
副 总 编 辑:刘思信  
总编办主任:刘一鹤  
编辑部主任:赵亚南  
社 长 助 理:李晓玲  
艺 术 总 监:宋 轲 
编 辑:刘狄  张春梅  臧鑫            
美 术 编 辑 :王志龙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213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3-1094/I  
广告许可证:齐工商广字 
23020040000026 号  
主管: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主办:黑龙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出版: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杂志社有限公司  
社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胜利小区 5 号楼  
邮编:161005  
电话:0452-2429996  
印刷:廊坊市伍福印刷有限公司  
邮箱:qnwxj@vip.sina.com 
国内发行:齐齐哈尔市邮政局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399 信箱  
邮发代号:14-26  
发行方式:邮局订阅和自办发行  
出版日期:每月8日,18日,28日  
邮购: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杂志社有限公司发行部  
本刊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蒙 王左泓 叶延滨 冯骥才 
孙 莉  李曙光 李 琦 张抗抗
阿 成 常新港  梁晓声 韩 英  
颜 楠  

本刊声明  
    本刊作者文责自负,来稿不得侵犯他人版权,如有此类情况,本刊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本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因个别稿件原作者地址不详,请作者本人见刊后与本刊联系,以便寄发样刊。本刊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投稿后一个月内未收到回复,可另行处理。 

目前的位置:首页>> - 古典文学 >>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男权意识
古典文学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男权意识

发布时间:4/15/2014 1:58:33 PM | 浏览次数:407次
                                                       印秋丹   西南交通大学    
  摘  要:在蒲松龄所处的时代,男权意识是社会的主要思想,为此,在《聊斋志异》中大多数的女鬼形象是美好的,但是这些形象都是出于作者自身的设想,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男性的“以我为尊”的男权心理,让男性群体中的某些失意者得到心理上满足感。笔者在文本中从《聊斋志异》中分析蒲松龄的男权意识,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聊斋志异;蒲松龄;男权意识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1-000-01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小说的一座里程碑,在这部作品中,蒲松龄极其细致地描绘了很多仙妖狐怪的女子形象,很多学者在对这部小说进行分析时将其中的女鬼形象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面容姣好,容貌端庄,像聂小倩和公孙九娘一类的一出场就让人心生向往的女子形象;另一种则是与之截然相反的厉鬼形象,但是这两种女鬼形象都是男性想象力的产品,这类女性形象的身上也都包含了男权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作者本人的男权意识。 
  一、男权意识下的女性形象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所描写的女性大都年轻貌美,比如,聂小倩、婴宁、惠芳等人物形象的描写都让人心生向往,她们也是大多数男性心目中理想女性形象,所以,可以说在小说中出现的各种女性形象都是从男性的视角出发描写的。比如,《阿宝》中男人“审谛之,娟丽无双……钟情颠倒,评头题足”,在这种描述下,阿宝似乎被降格成了一个“物”,处于一种完全失语的状态,任由男人的评头论足,而这种高度性别化的场景是从男性特权的视角下进行描写的。此外,在小说中有很多的视觉场景通过比喻和转喻的方式,展现女性的身体美。比如在《胡四姐》中又说,“我视卿如红叶碧桃,虽竟夜视无厌也”。 在这句话中虽然采用了比喻的方式去形容女性的美,但是这种以物相代的描述,使得鲜活的女性形象被隐匿,女性形象的完整性也遭到了破坏。在蒲松龄所处的时代,男权意识是社会的主要思想,为此,在《聊斋志异》中大多数的女鬼形象是美好的,但是这些形象都是出于作者自身的设想,并不是完全真实的,印满了男权意识的符号。 
  二、突出男性的正面形象 
  在《聊斋志异》中有大量的描写女性报恩的故事,不管是在现实世界中还是在虚幻世界里,报恩的女性形象占据了整个小说的大部分,比如,在《神女》中,神女为了报答救父之恩;娇娜为了报答孔雪笠的救命之恩等等,而这些报恩的对象也大都是男性,而报恩者在报恩时也大都会视报恩对象需求而采取相应的形式,诸如以身相许等都成了小说中女性报恩的途径。在父权社会中,女性、钱财、权力等都是男性身份的象征,在这种社会环境中,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存在,其存在是为了满足男性私欲的需求,婚嫁报恩更是对男性性欲的强烈需求。比如,《花姑子》中安幼舆“为人挥霍好义,喜放生。见猎者获禽,辙不惜重直,买释之”,救了花姑子父母的性命;《娇娜》中,孔雪笠救娇娜一家,受雷霆之击,“目眩耳聋,屹不少动”。在这些故事描写中男性被表现成了正义凛然,品行纯良的光辉形象,并且以一种保护者的角色置于女性生活中,即使是一些文弱书生也具有拯救和施恩他人的能力,这些人物形象的描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男性的“以我为尊”的男权心理,与此同时让男性群体中的某些失意者得到心理上满足感。通过对男女形象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蒲松龄的男权意识下,女性的身体美几乎是作为男性欲望的主体而存在,女性的形象也因此被单一化,成为男性的附属品,与此同时,男性以女性施恩者的形象出现在小说中,并且女性的形象也是围绕着男性的需要而出现,这些小说表达都展现了蒲松龄内心的男权意识。 
  三、男权意识下的女性命运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所描写的女性命运大都十分坎坷,她们大都早年离世生前深受生活之苦,其死因也都与男权意识有或多或少的关系。比如,伍秋月因其父亲的管教,抑郁无欢。窦女则因为被南三复多次诱骗之后死于非命。这类女性的死因大都与男权社会上的封建思想有较大练习,她们的一生都是围绕着父亲、丈夫和儿子而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最终成为了男性随意摆布的玩偶。蒲松龄在小说中的很多女性形象不仅在生前受到男性的摆布,而且在其死后还是会受到男性的控制,比如聂小倩在死后受到夜叉的要挟,对于她来说不管是生还是死都没有活路。而以晚霞为代表的女性命运则掌握在龙王和权贵等男权人物形象的手中。这些故事情节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环境下女性在社会中卑微地位,更体现了小说作者的男权意识,女性的行为长期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导致女性悲惨命运的产生。 
  结语: 
  蒲松龄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家庭,其思想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并且不自觉的受到男权思想的制约,在《聊斋志异》中各种男女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形象的依附性,在封建伦理的规范下,女性的生活都因男性的好恶而改变,对于那些独立意识较强的女性,最终就会塑造成了厉鬼;这些都体现了蒲松龄本人的男权意识。 
参考文献: 
[1] 沈素因.  论蒲松龄的暴力与嫉妒——从《聊斋志异》的妒悍妇谈起[J]. 蒲松龄研究. 2008(02)  
[2] 刘华.  《聊斋志异》女性角色中的男权意识[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3)  
[3] 沈素因.  论蒲松龄的暴力与嫉妒(续)——从《聊斋志异》的妒悍妇谈起[J]. 蒲松龄研究. 2008(03) 
上一条: 《诗经》中的琴瑟文化意蕴
下一条: 唐诗中的酒
qnwxj.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
期刊邮寄单号
点击查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