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版权
YOUTHLITERATOR COPYRIGHT
-
2025年05上总第901期
社长/总编辑:周贵玉
总 编 审:王长军
副 总 编 辑:刘思信
总编办主任:刘一鹤
编辑部主任:赵亚南
社 长 助 理:李晓玲
艺 术 总 监:宋 轲
编 辑:刘狄 张春梅 臧鑫
美 术 编 辑 :王志龙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213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3-1094/I
广告许可证:齐工商广字
23020040000026 号
主管: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主办:黑龙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出版: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杂志社有限公司
社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胜利小区 5 号楼
邮编:161005
电话:0452-2429996
印刷:廊坊市伍福印刷有限公司
邮箱:qnwxj@vip.sina.com
国内发行:齐齐哈尔市邮政局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399 信箱
邮发代号:14-26
发行方式:邮局订阅和自办发行
出版日期:每月8日,18日,28日
邮购: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杂志社有限公司发行部
本刊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蒙 王左泓 叶延滨 冯骥才
孙 莉 李曙光 李 琦 张抗抗
阿 成 常新港 梁晓声 韩 英
颜 楠
本刊声明
本刊作者文责自负,来稿不得侵犯他人版权,如有此类情况,本刊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本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因个别稿件原作者地址不详,请作者本人见刊后与本刊联系,以便寄发样刊。本刊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投稿后一个月内未收到回复,可另行处理。
平凡的英雄——《百合花》解读与赏析
廖雪娟 海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摘 要: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纯真和美好,成为我国文坛史上永开不败的百合花!作者茹志鹃在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高涨的时候,战争的悲苦下,《百合花》带着一缕幽香传遍大街小巷,为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带来了生机和希望。本文主要在深入研读《百合花》的基础上,从通讯员以及新媳妇两个关键人物身上分析了《百合花》中透露出的军民骨柔情,并从《百合花》的取材、语言、内容、结尾四个方面研究了茹志鹃的小说特色。
关键词:百合花;故事概要;创作背景;军民情怀;小说特色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1-000-01
一、《百合花》梗概
(一)《百合花》的故事概要
小说《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作,这篇小说以解放战争为历史背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我”与一位十九岁的通讯员之间的故事。小通讯员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却朴实善良,他为了掩护几名抬担架员而壮烈牺牲,而与他结婚才三天的新媳妇用自己的“枣红底上面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为他送了葬。
(二)《百合花》的创作背景
谈到《百合花》的创作背景时,作者茹志鹃说:“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可见,《百合花》是战争时代的产物,是茹志鹃对当时的战争环境的感触,由此也可以看出茹志鹃的抗战决心以及对抗战胜利充满着期待。
根据茹志鹃后来的回忆,这篇小说中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等人物虽然是虚构出来的,但是茹志鹃本人却实实在在的参与了战争,而借被子事件也是茹志鹃本人亲身经历过的。可见,《百合花》虽然是虚的,却无不透露着真实的影子,虚中有实,假中有真。
二、《百合花》中的军民骨肉情
《百合花》中的主要人物有两个:一是质朴英勇的通讯员,二是淳朴善良的新媳妇。两者之间表现出来的纯真质朴的情感如同一朵纯洁的百合花,这可谓是“小感情”,然而其中表现出来的军民骨肉情却是实实在在的“大情怀”,是个人“小感情”的升华。
(一)质朴英勇的通讯员
年仅十九岁的小通讯员质朴善良,却又英勇无比。一方面,当小通讯员得知好不容易借来的被子是新媳妇唯一的嫁妆时,就“突然站住脚,待了一会”,要送回去,听了“我”的话后,又说“用了给她好好洗洗”,这反映出小通讯员的纯真善良,他对百姓群众十分关心和体贴;另一方面,小通讯员在战场上为救担架员而英勇牺牲,担架员的强烈的负罪感以及请求“我”尽力救治通讯员,则表现了小通讯员敢于为人民群众牺牲的骨肉亲情以及强烈震撼的军民骨肉情。
(二)淳朴善良的新媳妇
《百合花》中的新媳妇是广大农村妇女的代表,她美丽羞涩,淳朴善良。新媳妇从最初的不借被子,到后来的借被子,再到后来的到战勤帮忙,最后把自己的新被子给了牺牲的小通讯员,每一次的变化都是新媳妇对抗战的理解的加深,每一次的变化都体现出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三、“百合花”缘何永开不败?
(一)独特的取材——新视角
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取材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成败。回归到《百合花》的创作年代而言,当时的文坛主要从正面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如《红岩》、《红日》等,此时的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倾向于“高、大、全”,而《百合花》却另辟蹊径,从小人物、小视角出发,可谓“万绿丛中一点红”,独特的取材必然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清新感。
其实,茹志鹃的《百合花》虽然从小视角取材,但却能够反映出大问题。不知名的小通讯员是平平凡凡抗战人士中的一员,正是有了他们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才会有抗战的胜利;而新媳妇则是普通农村民众中的一员,她对于抗战士兵的认识转变过程实际代表了我国广大农民对革命以及共产党的认识过程。因此,《百合花》虽然选取的视角小,但是却能够从中反映出大问题。
(二)朴实的叙述——接地气
在《百合花》中,我们似乎难以找到多么华丽的辞藻,然而朴实的叙述却如同一记重锤深深印在我们心间。《百合花》中没有激烈的战争场面,也没有多么伟大的人物形象,有的只是一个拖毛竹的年轻人和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然而朴实的叙述却显得人物形象无比高大。如,得知被子是新媳妇唯一的嫁妆时,“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待了一会,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如此波澜不惊的叙述却深刻的表现出了通讯员的歉疚以及对群众的关爱。几句简单的话为我们勾勒出了浓厚的家乡中秋节氛围。
朴实的叙述是茹志鹃的写作特色,而正是这种不加修饰的“原生态”最接地气,感动着我们每一位读者。
(三)细腻的描写——情趣多
《百合花》中的细节描写很多,看似不经意的描写实际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思考过的,细腻的描写对于故事情节的开展起着推动作用。
如小说中反复出现小通讯员肩膀上的那个破洞,这一细节描写是作者刻意安排的。刚开始时,小通讯员“绷了脸”、“垂着眼皮”去接被子,慌慌张张中衣服勾破了,而“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当新媳妇看到牺牲了的通讯员的时候,“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一细节描写让人感觉非常辛酸;最后,新媳妇“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则将情节推向高潮,此时,新媳妇的感情已经彻底爆发,表现出了浓厚的军民情怀。
(四)精致的结尾——品余香
小说最后,“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简简单单的叙述却掀起了我们内心的波澜,战士的勇敢、生命的易逝、战争的残酷……各种复杂的情感深深触动着我们,引发我们的思考:多少不知名的“小通讯员”牺牲在炮火中?多少默默奉献的“新媳妇”支撑着我们的抗战?
四、结束语
“香心淡染清华,似花还似非花”。洒满百合花的被子带走的是平凡的英雄的躯体,却带不走他那勇于牺牲的精神,更带不走浓厚的军民鱼水情!读来《百合花》,留得一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