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青年文学家杂志官方网站(唯一官方网站) 青年文学家编辑部投稿信箱:qnwxj@vip.sina.com  

期刊版权

YOUTHLITERATOR COPYRIGHT

2024年07上总第871期

社长/总编辑:周贵玉  
总   编   审:王长军  
副 总 编 辑:刘思信  
总编办主任:刘一鹤  
编辑部主任:赵亚南  
社 长 助 理:李晓玲  
艺 术 总 监:宋 轲 
编 辑:刘 狄  蒋 芸  张春梅 
          臧 鑫  邢旭婷   
美 术 编 辑 :姚  王志龙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213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3-1094/I  
广告许可证:齐工商广字 
23020040000026 号  
主管: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主办:黑龙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出版: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杂志社有限公司  
社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胜利小区 5 号楼  
邮编:161005  
电话:0452-2429996  
印刷:廊坊市伍福印刷有限公司  
邮箱:qnwxj@vip.sina.com 
国内发行:齐齐哈尔市邮政局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399 信箱  
邮发代号:14-26  
发行方式:邮局订阅和自办发行  
出版日期:每月1日,10日,20日  
邮购: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杂志社有限公司发行部  
本刊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蒙 王左泓 叶延滨 冯骥才 
孙 莉  李曙光 李 琦 张抗抗
阿 成 常新港  梁晓声 韩 英  
颜 楠  

本刊声明  
    本刊作者文责自负,来稿不得侵犯他人版权,如有此类情况,本刊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本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因个别稿件原作者地址不详,请作者本人见刊后与本刊联系,以便寄发样刊。本刊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投稿后一个月内未收到回复,可另行处理。 

目前的位置:首页>> - 活动中心 >> 重新评价林纾及林译小说
活动中心

重新评价林纾及林译小说

发布时间:4/15/2014 2:27:05 PM | 浏览次数:318次
 
                                             任淑平  重庆交通大学外语学院 
    摘  要:林纾,属于过渡时代的人物,是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下、在中西两种文化的激烈碰撞下探索文学的。林译小说存在各种缺陷,如:体裁的误注,林译小说中存在误译、漏译等。但我们仍应看到林纾和林译小说的贡献,如:林译小说思想进步,改变了传统小说只使用章回体的格局,改变了中国人唯中国有文学的观念。本文试图重新评价林纾及林译小说。 
    关键词:林纾;林译小说;缺陷;贡献 
    作者简介: 任淑平(1985-),女,四川射洪人,硕士,重庆交通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1-000-02 
    林纾,译介西方文学作品一百多种,对中国近代文学史产生了极大影响。林译小说语言浏,风格质朴,颠覆了人们对外国小说的传统观念。然而,林译小说也存在严重的缺陷,如选择原作不慎,体裁的误注,漏译和增删等。林纾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却强烈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林纾究竟是先驱者、开拓者还是守旧者、落伍者?怎样历史,客观的评价林纾及林译小说? 
  首先,我们应看到林纾及其译介的小说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林译小说的问世令世人耳目一新,为之震撼。钱钟书先生曾回忆说:“商务印书馆发行的那两小箱《林译小说丛书》是我十一二岁时的大发现,带领我进了一个新天地、一个在《水浒》、《西游记》、《聊斋志异》以外另辟的世界。我事先也看过梁启超译的《十五小豪杰》、周桂笙译的侦探小说等,都觉得沉闷乏味。接触了林译,我才知道西洋小说会那么迷人。我把林译里哈葛德、狄更司、欧文、司各德、斯威佛特的作品反复不厌地阅览。”①林译小说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它代表了翻译文学初期的水平,为以后的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对促进中国文学的革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林译小说的思想进步,既有反封建因素,又传播民主自由的思想。清末到中国近代的历史是一部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黑奴吁天录》为深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中国人民带来一丝希望,激起了人们的反帝爱国热情。《巴黎茶花女遗事》提倡人格独立自主,男女平等,对当时的青年男女影响深远。另一译作《迦茵小传》更是对封建伦常产生了巨大冲击。林译此书的目的在于宣扬自由婚恋,然而书中未婚先孕一节却引起轩然大波,足见当时的传统观念顽固之极。与中国传统道德观念背道而驰的林译爱情小说促进了国人生活态度与理想的改变以及对西方观念的认同。总而言之,林译小说所体现的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拯救祖国危亡的爱国主义思想,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进步思潮,反对种族歧视、欺凌弱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封建统治下的落后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激发一代代的青年人追求真理。 
  林译小说风格独特,改变了传统小说只使用章回体的格局。章回体小说时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体裁。标志性语言为“话说”、“看官”、“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等,颇为枯燥乏味。林纾抛弃了人们历来轻视小说的偏见,潜心于翻译,开创了独特的林译风格,大大提升了小说的卑微地位。 
  林译小说数量之多,影响之大使其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我们认为,这些缺陷背后的主要原因有:社会政治历史因素,林纾不懂外文、过多依赖口译者等。 
  林纾在译介过程中没有完全忠实于原文包括体裁和国别,林译小说中存在误译、漏译。如林纾将莎士比亚的剧本《雷差得记》、《亨利四记》、《亨利第六遗事》、《凯彻遗事》、《亨利第五记》,伊卜森的剧本《梅孽》译成了小说;错误的标注作家国别,如把挪威作家易卜生注为德国人,认为美国作家阿丁是英国人,把兰姆姐弟根据莎士比亚改写的散文故事Tales from Shakespear 标为莎士比亚的作品。其次,林纾对原作删减较多,没有做到忠实原文。如林纾将长篇《堂吉诃德》译成了单薄的《魔侠传》。林纾古文基础扎实,遇上对原文不满之处便随意改动。钱钟书先生曾说:“林纾认为原文美中不足,这里补充一下,那里润饰一下,因而语言更具体,情景更活泼,整个描述笔酣墨饱。在翻译时,碰到他认为是原作的弱笔或败笔,不免手痒难熬,抢过作者的笔代他去写。从翻译的角度判断,这当然也是‘讹’。”② 
  尽管林译小说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林纾对中国翻译文学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长期大胆的翻译实践,从多方面对我国译介有重大影响,使中国翻译文学的面貌焕然一新。从这个方面看,我们似乎可以理所当然地把林纾看作先驱、开拓者。然而对林纾,人们至今还有争议。林纾在新文化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他的客观评价。 
   林纾在新文化运动中并未明目张胆地反对白话文。他认为白话文亦建立在古文基础之上,两者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但林纾未能从语言演变规律、传统与现实有不可分割的角度加以认识,因此说服力有限。 
  其次,从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来看,林纾是反对者,而客观上却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向前发展的反推动力。林译小说代表了翻译文学初期的水平,为之后的翻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对中国近代文学影响很大。 
  总而言之,林译小说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局限和错误,但它对中国翻译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对部分近现代作家产生过直接影响;激发过国民反帝反封建的要求,促进过国民思想的觉醒;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改变了中国人唯中国有文学的观念。至于林纾,我们应注意到,他属于过渡时代的人物,是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下、在中西两种文化的激烈碰撞下探索文学的。当时的时代特征是开明与蒙昧夹杂,真理与谬误纠结。林纾在这样的背景下,没有清楚地看到历史发展的潮流,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依然抱着陈腐、鄙陋之见,最终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但我们今天评价林纾,重要的应该着眼于:他的翻译思想中摒弃旧观念的东西;林译小说客观上为新文化运动所作的思想上的准备。 
  有人认为林纾思想僵化,拒绝进取。但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林纾整个一生的意义和价值,远不是“时代落伍者”一语所能概括的。他敏锐的眼光、创造的业绩,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产,激发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追求真理。今天,我们重新评价林纾,是想还原他在中国翻译史上应有的地位,他是先驱者,是开拓者而不是“时代落伍者”。 

   参考文献: 
[1]韩洪举. 林译小说研究: 兼论林纾自撰小说与传奇[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2]孔慧怡. 翻译 文学 文化[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3]李欧梵.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M]. 王宏志等, 译. 北京: 新星出版社, 2005. 
[4]廖七一.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 
[5] 罗新璋. 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A]. 罗新璋. 翻译论集[C].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4. 
[6]马祖毅. 中国翻译简史(第二版)[M].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7]钱锺书. 旧文四篇 林纾的翻译[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8]钱锺书. 谈艺录[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9. 
   
上一条: 现代汉语逆序词特点初探
下一条: 以《红楼梦》译本为例分析中外对红色的理解差异
qnwxj.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
期刊邮寄单号
点击查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