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版权
YOUTHLITERATOR COPYRIGHT
-
2025年05上总第901期
社长/总编辑:周贵玉
总 编 审:王长军
副 总 编 辑:刘思信
总编办主任:刘一鹤
编辑部主任:赵亚南
社 长 助 理:李晓玲
艺 术 总 监:宋 轲
编 辑:刘狄 张春梅 臧鑫
美 术 编 辑 :王志龙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213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3-1094/I
广告许可证:齐工商广字
23020040000026 号
主管: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主办:黑龙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出版: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杂志社有限公司
社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胜利小区 5 号楼
邮编:161005
电话:0452-2429996
印刷:廊坊市伍福印刷有限公司
邮箱:qnwxj@vip.sina.com
国内发行:齐齐哈尔市邮政局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399 信箱
邮发代号:14-26
发行方式:邮局订阅和自办发行
出版日期:每月8日,18日,28日
邮购: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杂志社有限公司发行部
本刊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蒙 王左泓 叶延滨 冯骥才
孙 莉 李曙光 李 琦 张抗抗
阿 成 常新港 梁晓声 韩 英
颜 楠
本刊声明
本刊作者文责自负,来稿不得侵犯他人版权,如有此类情况,本刊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本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因个别稿件原作者地址不详,请作者本人见刊后与本刊联系,以便寄发样刊。本刊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投稿后一个月内未收到回复,可另行处理。
解读自然意象在《占有》中的作用
韩晓萌 南开大学
摘 要:《占有》是英国女作家A.S.拜厄特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为她赢得了1990年的英国最高文学奖项布克奖(the Man Booker Prize);因此,《占有》也成为众多读者与评论家研究的对象。本文将从小说中的众多自然意象入手,分析其在推动情节发展和预示角色命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由此引领读者更好地体味拜厄特在情节与人物设置中的精心安排和象征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所起到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占有》;自然意象;象征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1-000-02
一.引文
A.S.拜厄特是当代英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之一,其才情名满全球。其199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占有》采取了侦探小说般的叙事结构,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学术历险传奇:20世纪80年代,文学研究助理罗兰(Roland Mitchell)偶然发现夹于一部古旧图书中的两封情书,从而沿着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诗人艾什(Randolph Henry Ash)的足迹,猛然间打开了一个埋藏了百年的秘密,他自己的人生际遇也随之完全改变了。
小说通过多重叙事、多元文本的精心构建,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每一个角色的命运;当然,这也为读者与评论家提供了多角度的解读模式。国内外现有的评论多从其多重叙述视角、主题、维多利亚题材、神话原型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或以女性主义批评方法、新历史主义观点、空间理论为基础,对文本进行深层研究。
本文以小说中众多自然意象为分析对象,与小说人物和情节发展结合起来,总结出自然意象的象征意义及作用。本文将分析重点放在野外生态环境与动物这两个方面的意象之上,解读其在推动故事情节方面的作用。
二.关于野外生态环境的意象
拜厄特以共时并置的多重情节与多维视角为特点,吸引读者进入维多利亚时期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两大叙事环境中,深入体味过去与现在。
在维多利亚时期的描绘中,女主角克里斯塔贝尔·拉莫特(Christabel Lamotte)行事追随内心,完全不顾当时严苛的社会准则,与已有家室的大诗人艾什相恋,并未婚先孕,生下一名女婴。但是,拉莫特在怀孕期间,逃离了她所熟悉的英国,反而选择在与英国隔海相望的法国布列塔尼的表亲家待产,瞒住了在英国的艾什和其他亲人、密友。
本文认为,拉莫特选择在法国待产的原因可以通过对比艾什和布列塔尼人对野外生态环境的态度而分析得出。
1. 艾什对生态环境的态度
尽管小说将艾什刻画成一名有才气的温和绅士,但是艾什对待自然的态度却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征服者的姿态。这种内在的征服感与卓越感体现在他的自然探险活动中。
第十三章描绘了艾什于1859年在北约克郡的一座滨海小镇斯卡堡(Scarborough)对海葵等海洋生物进行的研究活动。许多读者都将这次探险视为艾什和拉莫特恋情有实质进展的关键步骤,反而忽略了这种所谓的探险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破坏。文中直接指出:“沿海岸线的美丽生物都是十分脆弱的……而(艾什)带着他的外科手术刀和装标本的大罐子,终结了他认为美好的物种的生命,也将原始的美丽破坏了”(Byatt 269)。
当地脆弱而美丽、亟须保护的自然环境象征着美及人类内心希望拥有的事物,而艾什对于美及其渴求的对象的占有欲极其强烈,甚至完全不理会其正常生长状态,只想占为己有。而这种态度也恰恰反映出他对待未出世的婴儿的态度:从两人的交往中,拉莫特深知艾什的占有欲强烈;从而,她能想象到,如果艾什直接知道了孩子的存在,他一定会将孩子置于他自己的拥有与庇护之中,这与拉莫特的想法是背道而驰的。
2. 布列塔尼人对生态环境的态度
反之,居住在布列塔尼的居民十分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箱式床”(box-bed)正是其中的典型。“箱式床”是当地居民为了保护年幼的孩子不被野狼等伤害而特地设计的一种家具。在第十九章中,年轻的女孩莎宾(Sabine)在日记中记录了这种体现了“和”的精神的家具:农民们为了防止高坡上游荡的狼、甚至是逛来逛去的家猪和母鸡伤害熟睡中的孩子,就将孩子放置在箱式床中,保证他们的安全(Byatt 367-368)。这种自愿改变人类自身生活习惯,顺应自然,从而达到与自然有序相处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其实,布列塔尼居民与自然正确而健康的相处模式从一个侧面也能反映出他们对待其他事物、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当他们面对着有违当时伦理道德观念的未婚先孕的拉莫特的时候,也选择了宽容而温和的态度。他们虽然已经察觉出拉莫特怀孕的事实,不仅选择了对这一事实闭口不谈,更难得可贵的是,他们没有因此而鄙视或是厌恶拉莫特,反而是一如往昔的对待她。这正是拉莫特选择布列塔尼的原因。
3. 拉莫特选择布列塔尼的原因
拉莫特选择在安静的布列塔尼待产的原因可以分为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两个方面。
从社会原因来说,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正是禁欲主义极端发展的时代,那些僵化而顽固的社会准则强烈地限制着人们,尤其是女性,自由发展和生活的权利;反观布列塔尼,在这一宁静而淳朴的地区,人们对待自然、对待社会、对待个人都是采取着一种“顺其自然”(Byatt 369)的观念,人们对事、对人都抱有更宽容、更随和的想法。因此,未婚先孕的拉莫特选择在氛围更加轻松而和谐的布列塔尼待产就非常合理了。
从个人原因来说,拉莫特希望孩子出世后由她的妹妹抚养,从而不与艾什产生任何联系;而拉莫特也深知,艾什如果知道孩子的存在,是肯定会十分坚定地将孩子据为己有的。实际上,拉莫特的想法也并非空穴来风,在第二十章中,拜厄特就描绘了艾什为了找到孩子而在降神会上歇斯底里的状态:他呼喊着,完全是不可控制的发狂状态,“孩子在哪?告诉我,他们是怎么对待孩子的”(Byatt 429)。艾什希望找到孩子的这种执著甚至是偏执的表现,正是拉莫特所担心的,也是她所想完全逃避的。所以,她选择了瞒住所有的相关人士,躲避到幽静的布列塔尼。
三.关于动物的意象
在《占有》20世纪的场景中,家养宠物猫被作者多次提出,准确来说,是罗兰的房东欧文太太(Mrs. Irving)所养的一群猫。这群猫不仅见证了罗兰在一开始的窘迫的居住和生活状态,更见证了他之后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当然,从主人公罗兰的角度来说,他对这一群猫的态度前后也历经了巨大的变化。
1. 罗兰对猫的厌烦
在小说的一开篇,罗兰的糟糕的居住环境就通过与猫有关的场景表达了出来:“屋里的空气又闷又浊,弥漫着一股麝猫的臭气……厨房和浴室的天花板上有东一块西一块湿湿的印痕,手指头摸下去,猛然一闻,这不是猫尿还能是什么”(Byatt 21-22)。更可悲的是,罗兰所在的专门研究艾什文本的“艾什工厂”(the Ash Factory)也有一股“雄猫的臭骚味”(Byatt 31)。这种令人不快的猫的味道一直伴随着罗兰,不论是在他工作还是在他休息的时候,罗兰对猫的反感可想而知。
拜厄特通过寥寥几笔关于猫的描写,就将罗兰所处的窘境完完全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罗兰对猫的厌烦实际上是其对自身的现有状态的不满与无奈:他“还没有正式工作,全靠着兼家教,替布列克艾德(Blackadder)打打杂工,或是偶尔在餐馆里洗盘子来维持生计”(Byatt 14);而根本上,是他的女朋友瓦尔(Val)“一肩挑起了两人的生计”(Byatt 14)。
尽管罗兰对居住环境十分不满意,“认为他们应该换一处别的地方住,可是话还没说出口,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毕竟,赚钱的人是瓦尔”(Byatt 22);而罗兰为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暂时也不能离开“艾什工厂”,罗兰在生活、经济和工作上的束缚、不满与困境都通过对有猫的场所的无奈与厌烦而表现得淋漓尽致。
2.罗兰对猫的爱护与赞美
当小说推进到第二十六章的时候,维多利亚时期的爱情故事已经越来越明晰,而罗兰也随着对艾什和拉莫特的深入研究而不断在学术上取得成果。而在此前他所投的简历也得到了回应。罗兰作为一名非常严谨认真的学者,对艾什的创作理念与作品的理解非常透彻,他通过论文《逐句分析》(“Line by Line”)赢得了世界上三所知名大学的青睐,三所大学都求贤若渴,希望罗兰能够去任教。
正当罗兰为收到大学回信,为自己崭新的工作与学术前景感到欣慰的时候,他看到了房东太太养的15只猫,由于欧文太太生病,这些猫已经很久没吃东西了。
一反之前对猫的厌烦态度,这次的罗兰慷慨地将自己的食物分给了这15只饥肠辘辘的猫;不仅如此,罗兰“很开心能看到猫,嘴角上也挂着傻气的笑容”(Byatt 515)。更令读者惊奇的是,罗兰诗兴大发,为他所看见的猫群一共做了四首诗,连他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小时前(尚未看到大学回信时)他根本无心做诗,而现在却文思泉涌”(Byatt 516)。
正是因为学术前景乐观,罗兰心情甚佳,他才对本令他厌烦的猫呵护有加,甚至于会做诗赞美。
作者拜厄特构思巧妙,通过罗兰对猫态度的前后差别的描写简洁而生动地描绘出他前后心情、境遇的极大不同,直观地将人物的心理变化传递给读者。
四.自然意象的作用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象征是指任何能够指代某事物的事物;就此意义而言,所有的词都是象征”(Abrams 623)。因此,本文将上文所述的自然意象都理解成作者拜厄特使用了象征的手法来激发读者的共有的联想与理解。
总体上说,象征的作用是“参与现实,并使现实显得清晰易懂”(Coleridge 40)。回归到小说《占有》,上述自然意象的作用可以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简洁而生动地表现人物心情
在小说中,人物心情的好坏可以透过其对某种事物的态度而显现出来。
在小说开篇,由于罗兰的生活状态较为糟糕,他对房东家的猫是十分厌烦的,认为它们严重影响了其居住环境。这也说明在未取得学术成果之前,罗兰认为生活并不如意,情绪也随之低落。相反,在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之后,罗兰的心情大好,也更加积极的对待世界、对待周围的一切。因此,他才会尽心的照顾15只猫,甚至于做诗来赞美猫。
2. 侧面衬托角色的生活状况
在小说20世纪的场景中,拜厄特在故事开端描绘出罗兰(尽管其极有才华)的非常不得志的工作状态和较为穷酸的生活状态。
作者仅仅使用“猫”这一特定意象就将罗兰令人心酸的生活状况轻巧而全面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罗兰的生活区域和工作区域都弥漫着一种猫的难闻气味,而罗兰本身对猫又十分厌烦;因此,罗兰略为困窘的现实状态以及他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不满全都跃然纸上。
3.间接映射角色深层性格与命运
拉莫特与艾什的情感牵绊是小说中维多利亚时期的故事主线。从来往的书信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二人的情深与缘浅,不少读者也会为二人的情感悲剧感到或忧伤、或无奈。但是从艾什在探险中对待植物的态度以及拉莫特选择在布列塔尼待产的原因中,本文发现了二人在内心深处所不能调和的矛盾:虽然表面上艾什温柔而多情,但是他在头脑中仍然存在着男性沙文主义的想法,对于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征服欲望,对人亦是如此。反之,拉莫特在极度禁欲的社会中,仍然渴求摆脱社会风气的枷锁,自由自在地生活。
两人由此产生了情感道路上的真正分歧,最后恋情的无疾而终以及拉莫特费心隐藏女儿的行为也令读者感到既合情又合理。
五.结语
《占有》的出色集中体现在它的双重故事结构和丰富的文学性上。当然,拜厄特细心布置的自然意象也为两大叙事环境的营造与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
本文探寻了自然意象的重要性,对自然意象的深入研究和解读可以使读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到文中角色的快乐与忧愁,读懂角色的真正生活环境,预测出情节的发展方向,甚至可以推测出角色不可避免的命运安排。
本文不仅了解了自然意象的具体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意象的梳理,对《占有》这部小说的理解更加合理而深入。
参考文献:
[1]A. S. Byatt. Possession [M].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90.
[2]Meyer Howard Abrams.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M].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9.
[3]Samuel Taylor Coleridge. The Statesman’s Manual [M]. Burlington: Chauncey Goodrich, 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