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青年文学家杂志官方网站(唯一官方网站) 青年文学家编辑部投稿信箱:qnwxj@vip.sina.com  

期刊版权

YOUTHLITERATOR COPYRIGHT

2025年05上总第901期

社长/总编辑:周贵玉  
总   编   审:王长军  
副 总 编 辑:刘思信  
总编办主任:刘一鹤  
编辑部主任:赵亚南  
社 长 助 理:李晓玲  
艺 术 总 监:宋 轲 
编 辑:刘狄  张春梅  臧鑫            
美 术 编 辑 :王志龙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213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3-1094/I  
广告许可证:齐工商广字 
23020040000026 号  
主管: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主办:黑龙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出版: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杂志社有限公司  
社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胜利小区 5 号楼  
邮编:161005  
电话:0452-2429996  
印刷:廊坊市伍福印刷有限公司  
邮箱:qnwxj@vip.sina.com 
国内发行:齐齐哈尔市邮政局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399 信箱  
邮发代号:14-26  
发行方式:邮局订阅和自办发行  
出版日期:每月8日,18日,28日  
邮购: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杂志社有限公司发行部  
本刊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蒙 王左泓 叶延滨 冯骥才 
孙 莉  李曙光 李 琦 张抗抗
阿 成 常新港  梁晓声 韩 英  
颜 楠  

本刊声明  
    本刊作者文责自负,来稿不得侵犯他人版权,如有此类情况,本刊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本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因个别稿件原作者地址不详,请作者本人见刊后与本刊联系,以便寄发样刊。本刊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投稿后一个月内未收到回复,可另行处理。 

目前的位置:首页>> - 古典文学 >> 朱元璋其实是个“畅销书”作家
古典文学

朱元璋其实是个“畅销书”作家

发布时间:5/23/2018 3:10:57 PM | 浏览次数:265次
/蒲一碗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当时官场贪腐成风,农民反抗朝廷之争有增无减,在这种情形下,朱元璋决定亲笔写一部刑典书给官员和百姓看。
  为此,朱元璋连忙召开紧急会议,大部分官员都不敢反对,但也有一两个官员提出质疑:“现在百姓连闲书都不爱看,更何况叫他们看刑典书呢。”朱元璋听了就不高兴了:“只要我把这部刑典写成故事书,难道,百姓还不爱看?”
  朱元璋用了近两年时间编撰,于明初洪武十八年(1385)出版了《大诰》一书,他将这两年审判贪腐方面的重大案件以及处罚方式编写成册,用诰文的形式向全国发布,告诫官吏们,不要重蹈覆辙。
  为了让这些案例更加生动具体,朱元璋不仅给书里的犯人设定了名字,还详细叙述了对这些犯人所使用的各种酷刑,如用铁刷子刷皮、抽肠、剐皮等。
  为了让这本书深入民心,起初,朱元璋叫人节选抄录贴在路边显眼处和凉亭内,让官员读后自律,让百姓学后对付贪官。但是,当时老百姓文化程度确实不高,文盲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大家平时就算是看个朝廷的告示,都要由一个识字的人来领读,其他人在底下听。如今要百姓们主动去看刑典书,还没有人读给他们听,新书这样推广起来确实比较困难。
  朱元璋让官员们出主意,有的官员就说,百姓不识字,就体会不了看书的乐趣,不如我们给百姓办个识字班,让大家免费来识字。朱元璋听了觉得靠谱,马上授意底下的官员在各地把学堂办起来,让教书先生以《大诰》为范本,一个字一个字地教。
  朱元璋的这个决定,虽然一时在民间掀起了识字狂潮,但百姓一边要忙于生计,一边还要去背那些法律条文,总是力不从心。于是,朱元璋又想了个匪夷所思的新书推广方法——朱元璋听说南京近日盗窃案件频繁,于是他决定亲自去县衙听审。听说皇帝来听审,百姓们都跑来围观,经过审判,县官判处一名盗贼坐牢15天,正當衙役要将犯人关进牢房,朱元璋却在一旁阻止道:“慢着,先押犯人到他自己家中,如果在家中找到《大诰》这本书,那么,犯人就可以减刑为7天。”
  于是,一群人就跟着犯人到家中,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大诰》刑典,盗贼暗暗叫苦,只好乖乖回去坐牢。百姓们听说只要家里备有《大诰》就可以减刑,个个争相拥有,一时间《大诰》刑典被一抢而空。
  不久,县衙更是张贴告示:若犯人家中有《大诰》刑典,那么本来判的流放,就改为坐牢,如果是杀头罪,还能捡回一条命。反之,若家里没有《大诰》,如果被判为流放,就直接拉出去砍头。
  就这样,朱元璋编撰的《大诰》刑典成为明朝的一本“畅销书”。其中,朱元璋自然功不可没。
摘自《文史博览·文史》
上一条: 略论唐诗里的黄河及其意象
下一条: 末代皇帝的西餐革命
qnwxj.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
期刊邮寄单号
点击查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