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青年文学家杂志官方网站(唯一官方网站) 青年文学家编辑部投稿信箱:qnwxj@vip.sina.com  

期刊版权

YOUTHLITERATOR COPYRIGHT

2024年07上总第871期

社长/总编辑:周贵玉  
总   编   审:王长军  
副 总 编 辑:刘思信  
总编办主任:刘一鹤  
编辑部主任:赵亚南  
社 长 助 理:李晓玲  
艺 术 总 监:宋 轲 
编 辑:刘 狄  蒋 芸  张春梅 
          臧 鑫  邢旭婷   
美 术 编 辑 :姚  王志龙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213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3-1094/I  
广告许可证:齐工商广字 
23020040000026 号  
主管: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主办:黑龙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出版: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杂志社有限公司  
社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胜利小区 5 号楼  
邮编:161005  
电话:0452-2429996  
印刷:廊坊市伍福印刷有限公司  
邮箱:qnwxj@vip.sina.com 
国内发行:齐齐哈尔市邮政局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399 信箱  
邮发代号:14-26  
发行方式:邮局订阅和自办发行  
出版日期:每月1日,10日,20日  
邮购: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杂志社有限公司发行部  
本刊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蒙 王左泓 叶延滨 冯骥才 
孙 莉  李曙光 李 琦 张抗抗
阿 成 常新港  梁晓声 韩 英  
颜 楠  

本刊声明  
    本刊作者文责自负,来稿不得侵犯他人版权,如有此类情况,本刊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本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因个别稿件原作者地址不详,请作者本人见刊后与本刊联系,以便寄发样刊。本刊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投稿后一个月内未收到回复,可另行处理。 

目前的位置:首页>> - 优秀作品 >> 《关山积雪图》与文徵明的师友情谊
优秀作品

《关山积雪图》与文徵明的师友情谊

发布时间:4/21/2017 9:51:08 AM | 浏览次数:370次
在中国山水画史上,雪景图也是经久不衰。似乎若是不会画两笔雪景,就不能算山水大家。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银装素裹的景致让人不禁吟起古人的音调。中国人对雪景有着深厚的情感,诗词歌赋之赞扬,优美画卷之描摹,无一不让人感受到雪景的风韵。在中国山水画史上,雪景图也是经久不衰。似乎若是不会画两笔雪景,就不能算山水大家。清代王原祁说“画中雪景,唐以前但取形似而已。气韵生动,自摩诘开之”。雪景图成为文人的宠儿大致始于唐代,其中王维的雪景图对后世影响最大。据《宣和画谱》载,宋代御府收藏王维画作126件,其中山水题材以雪景居多,共计20件。
唐代,山水画产生了重大变革,李家父子灿烂的青绿山水已不再是唯一重要的风格,水墨山水随着水墨画的兴起逐渐占据了画坛主流。经过漫长的积淀,象征特殊文人精神的雪景山水逐渐脱颖而出受到士人关注,及至晚明,山水画坛对王维的雪景图尤为关注。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后以字行,改字徵仲,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工诗文,善书,亦善山水、兰竹。为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领袖。文徵明早年画风以工细为主,风格简淡婉约,晚年则兼长粗细两种画法,笔画趋于苍劲。
1532 年,文徵明完成了《关山积雪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创作,他在画卷末尾的题跋中写道:“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者,盖欲假此以寄其孤高拔俗之意耳,若王摩诘之雪溪图、李成之万山飞雪、李唐之雪山楼阁、阎次平之寒岩积雪、郭忠恕之雪霁江行、赵松雪之袁安卧雪、黄大痴之九峰雪霁、王叔明之剑阁图,皆著名,今昔脍炙人口……”可以看出,画者对古人雪景图的赞赏,同时亦欲借雪景山水表现自己“孤高拔俗”的人格品性。
《关山积雪图》为一长卷,卷首群山始现,卷尾山体绵延,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冬日群山的壮丽之景。嘉靖六年(1528)冬,文徵明与王宠借宿于楞伽僧舍,适逢大雪,王宠出佳纸索画,文徵明乘兴作关山积雪,只是画卷太长,一时并未完成,而是历经五个寒暑,方有今日所见《关山积雪图》。
上方山,又名楞伽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石湖(太湖支流)之畔,山深林幽,花果茂盛,景色十分优美。上方山有楞伽、治平二寺,其中,王宠少时读书处的石湖草堂即在治平寺中。画卷前景部分,山势较低,植被稀疏,一派浅滩土坡之象。一个身着红衣的行旅者骑着毛驴快速前进,似乎在追赶前方的伙伴。只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友人的背影早已被群山遮蔽,足迹也被飞雪覆盖。画面中景山势升高,间以悬崖峭壁,层层堆叠,似乎提醒着路人道阻且长。三两好友骑驴并行,交谈甚欢,毫不惧怕寒风凛冽。远景中,尖峰如笋,寒气逼人,寺院屋舍掩映于群山之间,幽深宁静,远离尘世的纷扰。这里便是行旅者的目的地了。
虽是白雪皑皑,千峰失翠,全画也并非只有黑白两色。作者将青绿、赭石等色巧妙运用,再衬以红树青松,显得生意盎然。值得注意的是,画面虽有六处屋舍,十几个人,除了中部的三两行人以外,其他全都十分隐蔽。这当然是一种净白无垠的意境,是作者想要追求的也是最为向往的净洁幽深之境。只有置身于这种无边的静穆中,方可体会禅之妙境。
文徵明出生于官宦家庭,虽然才情超绝,却屡试不中。这种打击不管是对于古人还是现代人都是心灵的重创。于古人,他们大多选择厌弃尘世,醉心于书画,文徵明也不例外。只是当他步入中年,以为就要静度余生时,苏州巡抚李充嗣却推荐他为贡生赴京,最终经考核成为翰林院待诏,官列九品。虽只是小小芝麻官一名,却也得到周围士人的敬佩。怎奈官场人心险恶,并非进士出身的他依然遭到排挤,苦闷难耐。为求内心宁静,文徵明毅然请辞归隐,从此远离纷繁的俗世打扰,心无旁骛地进行书画创作。
这幅雪景图是文徵明为王宠(1494-1533)所作。王宠,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人称“王雅宜”。其诗文在当时声誉很高,而今以书法闻名。王宠是文徵明的弟子,在书风上承袭甚至超越了文徵明。王宠出身于商贾之家,其父曾请文徵明为他和他兄长王守赐字。出于某些原因,文徵明拒绝了王宠父亲的请求。后来,在文徵明好友沈明之的请求下,他方才答应。
文徵明与王宠、王守两兄弟的缘分开始后,便与之交往甚密,曾多次同游并赠二人以书画。1516年,文徵明的《治平山寺图》便是记载其与王宠同游之事。文徵明赴京时,王宠的送别诗里饱含情谊。后文徵明辞官归隐,王宠与文徵明的情谊得以再续。在文徵明赴京后过了八年,王宠又踏上了进京赶考的道路。此时的他,不仅仅是去实现个人的梦想,而且肩负着老师文徵明殷切的期待。对于一个老师、长辈来说,当个人的梦想破灭后,将它重新嫁接到学生、晚辈的身上似乎亦能填补曾经因失败而黯然神伤的心境。为了预祝弟子考试高中,文徵明作《停云馆言别图》,希望王宠能金榜题名,平步青云。然而不幸的是,王宠最终落榜,这个结果让这两个怀才不遇、同病相怜的人更加厌弃污浊的尘世,二人也似乎因此变得更加惺惺相惜。
1528年,文徵明与王宠同游楞伽山,此时文徵明已经历了屡试不中——举荐入职——致仕归隐的烦闷生活。而此时的王宠却还在为仕途之梦做着痛苦的挣扎。读书之余,游历之后,二人借宿于楞伽僧舍。窗外,大雪纷飞,屋内,二人对坐。在隐秘的深山中,师徒二人可以忘却尘世的烦恼,或谈书论画,或斟茶共饮。情到深处,文徵明挥毫作画,兴致满溢。只是这幅画画得太认真,作者从动笔到收工一共花了五年时间。实际上,除了《关山积雪图》,文徵明的《松壑飞泉》(1527-1531)也是一幅历经数年的作品,且同样是赠与王宠,可见二人情谊的深厚以及文徵明对于二人情谊的重视。
观此画,有一种极强的安宁感,气韵清清,凡尘不近。雪之为物,瞬化空无。雪景清明,率意萧散。五年之间,作者作画之余或许时常想起二人的交往,当王宠于1531年赴京赶考时,文徵明又将祝福与思念诉诸于画卷。可以说,这幅画既是文徵明自娱的笔墨,也是文、王二人清静拔俗的品格写照,同时还是他们师徒、友人之间深厚情谊的符号。
上一条: 怎么看字画才算是行家
下一条: 自媒体时代下微博热的思考
qnwxj.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
期刊邮寄单号
点击查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