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青年文学家杂志官方网站(唯一官方网站) 青年文学家编辑部投稿信箱:qnwxj@vip.sina.com  

期刊版权

YOUTHLITERATOR COPYRIGHT

2024年07上总第871期

社长/总编辑:周贵玉  
总   编   审:王长军  
副 总 编 辑:刘思信  
总编办主任:刘一鹤  
编辑部主任:赵亚南  
社 长 助 理:李晓玲  
艺 术 总 监:宋 轲 
编 辑:刘 狄  蒋 芸  张春梅 
          臧 鑫  邢旭婷   
美 术 编 辑 :姚  王志龙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213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3-1094/I  
广告许可证:齐工商广字 
23020040000026 号  
主管: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主办:黑龙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出版: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杂志社有限公司  
社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胜利小区 5 号楼  
邮编:161005  
电话:0452-2429996  
印刷:廊坊市伍福印刷有限公司  
邮箱:qnwxj@vip.sina.com 
国内发行:齐齐哈尔市邮政局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399 信箱  
邮发代号:14-26  
发行方式:邮局订阅和自办发行  
出版日期:每月1日,10日,20日  
邮购: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杂志社有限公司发行部  
本刊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蒙 王左泓 叶延滨 冯骥才 
孙 莉  李曙光 李 琦 张抗抗
阿 成 常新港  梁晓声 韩 英  
颜 楠  

本刊声明  
    本刊作者文责自负,来稿不得侵犯他人版权,如有此类情况,本刊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本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因个别稿件原作者地址不详,请作者本人见刊后与本刊联系,以便寄发样刊。本刊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投稿后一个月内未收到回复,可另行处理。 

目前的位置:首页>> - 活动中心 >> 清明的雨
活动中心

清明的雨

发布时间:5/23/2018 3:08:57 PM | 浏览次数:412次
/二马
傍晚拂起阵阵微风,透着一丝沁心的凉,我不禁裹了裹衣领。经过小巷的奶茶店时,里面正放着许嵩的《清明雨上》,那曲调古韵优美,歌词里流露出悠悠的哀愁与悲凉,让人无法不感慨——“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落日万人思。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有清洁明亮之意。“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段时间里气温回升,雨水较多,空气清洁,阳光充沛,万物开始生长,一派春和景明之象。从古代时起清明就有两重含义:一是扫墓祭奠祖先,昭示家族血脉的继承,使祖先与后辈之间有亲情联系,也让年轻一代知道感恩,知道敬老尊贤,知道慎终追远;二是出游踏青。清明时节春意正浓,春林丰盛,百花斗艳,非常适合外出欣赏美好春光。古代清明的休闲活动通常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现在交通条件越来越好,人们更是不会放弃利用假期出去旅游的机会,不仅能看看别样的风景,也能放松放松疲惫的身心。
印象中几乎每年的清明多多少少都要飘点雨的,这也自然地为这个节气营造了一丝应景的氛围,仿佛有了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倘若清明是一个大晴天,我想人们心里估计有点缺憾,会觉得这个节日不是那么圆满。或许只有望着飘飘洒洒的细雨才更能唤起人们心中淡淡的哀愁和思念,或许也只有那样的情与景才更能给逝去的灵魂一丝慰藉。
我很喜欢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作者喻情于景,让人看到一个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在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中独自站在异乡路上,正感受着浓浓的乡愁。他也许正在思念家中亲人,也许想起了已逝故人,可是绵绵无尽的思念与无处安放的惆怅哪里是一杯杏花酒所能浇灭的呢?当然清明也不全是悲凉,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春雨绵绵带来大地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炊烟渺渺,飞燕衔泥筑巢,一片繁忙景象。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勤劳的庄稼人开始去田间播种春的希望。
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传说清明节来源于一个凄惨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害流亡出走,途中受尽屈辱,一次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他饥饿乏力再也不能前行,随行的人想尽办法也没能找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汤让公子喝下,公子这才渐渐恢复精神。后来重耳得知那肉是介子推为救他而从自己身上割下来的时候,不禁流下了感激心疼的泪水。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重赏了那些当初陪他流亡的臣子们,却唯独忘了介子推。人们劝介子推面君讨赏,介子推却不屑这种行为,依然过着清苦日子。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时,晋文公才猛然忆起旧事,他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见介子推。可是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带着母亲悄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让他的御林军去寻找介子推母子,可绵山又高又险、林木茂密,找寻谈何容易。于是有人献计放火烧山,在三面点火,只留下一方不点火,这样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熄灭后仍不见介子推出来。过后人们上山查看,发现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流涕。在装殓时,有人发现介子推的脊梁堵着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东西,掏出一看是一片衣襟,上题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把介子推和他母亲安葬在那棵烧焦的柳树下。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临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息。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行至介子推坟前,突见那棵老柳死树复活,绿枝干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柳树,仿佛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上前珍爱地掐下一段柳枝编了一个圈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柳树赐名为清明柳,从此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晋文公常把血书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勤政清明、励精图治的座佑铭。在他执政期间,百姓安乐,国家昌盛。为纪念介子推,每逢寒食人们都禁止烟火,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枣饼、麦糕,南方老百姓则多吃青团和糖藕。从此每届清明,人们都会把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或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后,一些地方的人们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再用柳条串起插在门上,召唤介子推的灵魂,这就是后来的之推燕。
清明节的由来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也让人们对介子推充满敬佩之情,想必清明雨从那时开始就已经有了吧?这千百年来的雨霏或许就是晋文公悔恨的泪,它淋湿了唐的豪情,淋湿了宋的婉约,淋湿了元的强悍,淋湿了清的奢华,亦淋湿了现代的变幻。
不知是清明成全了这雨,还是这雨映衬了清明。清明雨上,雨下清明,让我们折柳寄思、感恩缅怀,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前行。
上一条: 分析文化底蕴掌握对英语翻译的重要性
下一条: 独处是一种能力
qnwxj.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
期刊邮寄单号
点击查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