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青年文学家杂志官方网站(唯一官方网站) 青年文学家编辑部投稿信箱:qnwxj@vip.sina.com  

期刊版权

YOUTHLITERATOR COPYRIGHT

2025年05上总第901期

社长/总编辑:周贵玉  
总   编   审:王长军  
副 总 编 辑:刘思信  
总编办主任:刘一鹤  
编辑部主任:赵亚南  
社 长 助 理:李晓玲  
艺 术 总 监:宋 轲 
编 辑:刘狄  张春梅  臧鑫            
美 术 编 辑 :王志龙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213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3-1094/I  
广告许可证:齐工商广字 
23020040000026 号  
主管: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主办:黑龙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出版: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杂志社有限公司  
社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胜利小区 5 号楼  
邮编:161005  
电话:0452-2429996  
印刷:廊坊市伍福印刷有限公司  
邮箱:qnwxj@vip.sina.com 
国内发行:齐齐哈尔市邮政局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399 信箱  
邮发代号:14-26  
发行方式:邮局订阅和自办发行  
出版日期:每月8日,18日,28日  
邮购: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杂志社有限公司发行部  
本刊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蒙 王左泓 叶延滨 冯骥才 
孙 莉  李曙光 李 琦 张抗抗
阿 成 常新港  梁晓声 韩 英  
颜 楠  

本刊声明  
    本刊作者文责自负,来稿不得侵犯他人版权,如有此类情况,本刊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本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因个别稿件原作者地址不详,请作者本人见刊后与本刊联系,以便寄发样刊。本刊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投稿后一个月内未收到回复,可另行处理。 

目前的位置:首页>> - 影视文学 >> 用无人机犯罪,怎么破?
影视文学

用无人机犯罪,怎么破?

发布时间:5/23/2018 3:00:08 PM | 浏览次数:264次
/Sally
  从侵犯隐私到走私毒品,越来越多犯罪分子利用起了无人机,这迫使警察不得不学习新的技术来阻止这类新型犯罪。
  丹尼尔·凯利住在伦敦南部,在他将自己的无人机喷成黑色并遮住了上面的灯光后,他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在将这架“隐形”无人机送进监狱后溜之大吉。
  因此,在2016年的4月25日凌晨,他操纵这架廉价四足直升机飞过了位于肯特郡谢泼岛上的斯维尔塞得监狱的高墙。在这架无人机下方的钩子上,挂着一个后来被警方认定为违禁品的包裹——烟草和兴奋剂。
  但很不幸,凯利高估了自己的运气,最终被判入狱14个月,成为英国第一个因无人机犯罪被判刑的人。
  但凯利不是特例——很多人都发现了低成本消费型无人机在非法活动中的潜力。
  现在,英国调查人员正在组建一个新的侦探情报侦察机构,来彻查与无人机相关的犯罪行为。
  无论是将非法商品运送至禁区、监视他人、中断紧急服务工作还是干扰野生动物或飞机,无人机带来的危险正在不断上升。比如,就在数周前,一架无人机出现在伦敦盖特威机场,导致五个航班被迫改道。
  寻找远程控制无人机的驾驶员并不总是那么顺利。无人机便宜,易于操纵,且如今大多数消费者都有能力购买。此外,英国政府的立法速度总赶不上不断变化的犯罪手段。
  因此,越来越多的警力投入到无人机取证团队:听上去很有美剧节目《犯罪现场调查》的味道,但的确,越来越多的警探正投身于跟踪流氓无人机的飞行员。
无人机警探的兴起
  就在几个月前,有报道宣称,英国监狱服务处正同警方汇集资源,阻止利用无人机向英国监狱运送毒品和其他违禁品的行为。
  无人机活动引起执法者的极大关注不是没有原因的。无人机可以向囚犯提供的东西远不止毒品,还经常被用于偷运手机、锯条、刀具、电话卡、U盘以及DVD播放器。更不用说无人机还可以飞过高墙、穿越障碍,扰乱从政府大楼到机场等各种机构的正常运作。
  这也使得识别无人机飞行员的身份尤为重要。
  但是,像凯利这样,连人带机以及用于操纵无人机的智能手机或控制器一并被抓获的例子实属少数,该案缴获的无人机还包含未被清除或以其他方式篡改的有效飞行数据,这更加少之又少。
  如果在犯罪現场只发现一架无人机,警方又该如何确定背后的操作人员呢?又或者,犯罪现场只剩一堆残骸碎片?或者仅剩下控制器或手机呢?再或者,当警方发现一个无人机操纵嫌疑犯,却找不到无人机时,又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就需要无人机警探登场了。
  将无人机飞行的数字和物理特征与寻常飞行员联系起来并不容易。这就产生了一种错觉,即由于无人机可以被远程无线操控且不易察觉,嫌疑人在犯罪之后可以轻易逃脱。毕竟无人机成本低廉,如果犯罪分子被逮捕可以直接丢下无人机不管。
  但正如调查人员在本世纪之交才开始研究手机带来的大量取证资源,无人机取证方面的严峻挑战也在逐渐得到解决。
  在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专门从事无人机诉讼的律师詹姆斯·马克勒表示,所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需要更多的调查工具。
  “无人机取证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空中飞来飞去的无人机不断增多。恐怖组织也在使用民用商业无人机,正因为这些无人机有着被武器化的趋势,取证愈发显得关键。”作为曾在伊拉克与军用无人机一起执行任务的前美国陆军直升机飞行员,詹姆斯比其他人更清楚无人机的危险。
  专门针对无人机的执法也需要延伸至民用安全领域,诸如足球比赛、音乐会、抗议游行的人群也经常受到无人机的干扰。比如,在2016年的西雅图骄傲游行(为支持LGBT权利而举行的游行庆典)中,一架无人机撞击建筑后坠落,砸伤一名女性致其脑震荡。
  无人机侵犯隐私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导致有些人甘愿冒着在公共场合使用枪支的风险来击落这些恼人的玩意。事实上,马克勒一位客户的无人机曾被邻居击落——而联邦法官却宣判射击者无过错。这件事促使马克勒一直在争取明确无人机领空相关法律。关于无人机领空,目前的美国法律暂无清晰定义,马克勒说,家用无人机的领空范围是什么,美国联邦航空局管理的民用空域的界限又在哪,这些都不明确。
解锁系统追踪飞行员
  言归正传,警方到底如何逮捕那些操纵无人机进行犯罪的犯罪分子呢?
  数字调查员兼网络安全顾问大卫·科瓦尔说,秘密并不在于无人机设备本身。事实上,它是一个复杂的数字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这个“生态系统”包括周边设备,如智能手机、控制器和传感器。这些设备通过加速度计、罗盘航向以及视频图片收集GPS位置和碰撞分析数据等。视频中的元数据可以显示该镜头的拍摄位置,包括高度。
  因此,即便没有所有的实物部件,调查人员在取证方面仍有较大施展空间。毕竟,无人机可能会遭遇撞击或坠落,成为一堆碎片,或者现场只能找到遥控器。
  “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其实还是移动设备,即手机或者平板,”科瓦尔说,而调查人员通常极为擅长破解这些设备。
  不过,挑战依然存在:这是一个多样化的市场。每一架无人机都有其自身的数字特点。
  比如,目标无人机是如何存储飞行数据的?对于出发地点的经纬度坐标数据,它保存多长时间?飞行员手机端控制应用中的哪些数据会存储在无人机中?此外,不同的无人机使用的操作系统也不同,所以分析人员必须同时精通各个操作系统。
  有时候,制造商会不经意地帮助取证团队:某一型无人机会将用户飞行控制应用上的登录名和密码以明文方式存储在无人机上。这就意味着,如果在犯罪现场只找到无人机残骸而不见飞行员的踪迹时,调查人员可以轻而易举地登录应用并检查该用户的飞行视频和记录。
  有时候调查人员也能发现完好无损的无人机。
  “我们已经参与到监狱中发现的无人机的取证分析中,当然也有警方和国防部發现的坠毁的无人机,”英国商业无人机操作商Fly Thru的总经理迈克尔·梅说,“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那些无人机会出现在那些地方,而我们可以从取证的角度对在这些无人机上发现的任何线索进行解释,无论是无人机本身的飞行日志数据,还是无人机机身的DNA和指纹。”
  他说,无人机的旋翼十分锋利,极有可能保留皮肤细胞的痕迹。因此,有时候可以获取上面留下的DNA信息。此外,用户在安装某些部件如用来存储视频数据的SD卡和电池时,也会在上面留下指纹。
  听上去好像就这么完事了。然而,有些专业的无人机用户对如何隐藏数据甚是在行。
  桑德兰大学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字调查员格雷姆·霍斯曼拆解了一架廉价无人机,发现其中有好多机关可以被用户用来掩盖无人机的飞行地点。他发现,通过关闭某些手机设置可以屏蔽无人机的飞行日志,也可以操控无人机存储假的起飞位置数据。
  换句话说,图谋不轨的无人机飞行想要隐藏踪迹并不难。比如,只需在GPS天线周围包裹一层烹饪用箔纸,霍斯曼就制造出一个无线电波吸收器,可以防止无人机记录飞行日志。
  即使警方拿到了目标无人机,有些受到严格保护的数字数据也会轻而易举地消失。关闭一架被发现的无人机,或者插入USB数据线,都有可能导致数据被覆盖,甚至移动无人机也会同样地覆盖GPS数据。这一切都意味着,在处理或尝试取证之前,调查人员必须了解每一架热门的无人机。霍斯曼说:“无人机的型号实在太多,每次调查都有可能不一样。”
  科瓦尔说,执法人员已经在分析捕获的无人机:“执法人员在北达科他州的一次示威活动中抓获了一架示威者的无人机。不过,我不知道是谁在做这个无人机的分析。那架落在白宫草坪上的无人机肯定也被分析过了。并且,我还知道情报相关的人员也在研究从战场上捕获的IS无人机。”
  但是,话说回来,最令人担忧的情况是什么呢?专家们一致认为:我们还不知道犯罪分子和恐怖分子究竟能利用无人机作恶到什么程度。因此,识别无人机背后的操作员身份显得尤为重要且日益紧迫。
  迈克尔·梅说:“最令人担忧的是,有些无人机平台的有效载荷高达15公斤。这意味着什么?恐怖分子可以不再需要卡车炸弹,直接用无人机就可以了。”他还警告说,随着无人机的增加,有些可以执行跨国任务。更有甚者,无人机还可以用来散播生物武器,比如炭疽。
  “这是一项新兴的技术,而且我们无法预测未来被恶意使用的无人机数量,”霍斯曼说,“我认为,未来无人机的各种使用将一次次刷新我们的认知——只有犯罪分子想不到的而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看来,遮住灯光喷上黑漆的无人机只不过是所有无人机犯罪伎俩中最低级的一种。
  自《看世界》
上一条: 显微摄影师的微观世界
下一条: 《谈判官》里的杨幂满足了中国好女友的所有标准
qnwxj.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
期刊邮寄单号
点击查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