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版权
YOUTHLITERATOR COPYRIGHT
-
2025年05上总第901期
社长/总编辑:周贵玉
总 编 审:王长军
副 总 编 辑:刘思信
总编办主任:刘一鹤
编辑部主任:赵亚南
社 长 助 理:李晓玲
艺 术 总 监:宋 轲
编 辑:刘狄 张春梅 臧鑫
美 术 编 辑 :王志龙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213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3-1094/I
广告许可证:齐工商广字
23020040000026 号
主管: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主办:黑龙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出版: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杂志社有限公司
社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胜利小区 5 号楼
邮编:161005
电话:0452-2429996
印刷:廊坊市伍福印刷有限公司
邮箱:qnwxj@vip.sina.com
国内发行:齐齐哈尔市邮政局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399 信箱
邮发代号:14-26
发行方式:邮局订阅和自办发行
出版日期:每月8日,18日,28日
邮购: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杂志社有限公司发行部
本刊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蒙 王左泓 叶延滨 冯骥才
孙 莉 李曙光 李 琦 张抗抗
阿 成 常新港 梁晓声 韩 英
颜 楠
本刊声明
本刊作者文责自负,来稿不得侵犯他人版权,如有此类情况,本刊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本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因个别稿件原作者地址不详,请作者本人见刊后与本刊联系,以便寄发样刊。本刊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投稿后一个月内未收到回复,可另行处理。
荒凉雨夜里被奸淫的时代——韩国经典影片《杀人回忆》透析
摘 要:《杀人回忆》通过一起连环凶杀案展现了韩国军政权体制的横截面,勾勒出了韩国民主进程中的黑暗时期,同时也加入了导演关于人性与时代的深层次思考,这样丰富的表达技法值得当前国内的影视制作者们反思与研究,其中对于人性的一针见血的洞察更是令人震撼,折射出导演对于大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的深切忧思。
关键词:人性;军政体系;时代悲剧;表达技法
[中图分类号]:I2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1-000-01
《杀人回忆》通过一起连环凶杀案展现了韩国军政权体制的横截面,勾勒出了韩国民主进程中的黑暗时期,同时也加入了导演关于人性与时代的深层次思考,这样丰富的表达技法值得当前国内的影视制作者们反思与研究。
一、精巧的叙事结构
影片取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令韩国社会陷入一片恐慌的华城连环杀人案。影片伊始,一片广阔的麦田里,一个男孩正一动不动地蹲守一只蚂蚱。蚂蚱的颜色与金黄的麦田颜色一致,如若不是男孩的突然跃起,观众很难发现伏在麦穗上的蚂蚱。看似闲来之笔,但作为影片的开头,却蕴藏玄机。导演有意通过这样一组静止镜头告诉观众:犯罪分子与蚂蚱相同,正潜伏于这黑暗的时代中,只不过由于自身作案的隐蔽性,我们很难发现,他仿佛一只变色的蚂蚱,看似远在天边,实则近在眼前。
影片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宋康昊的独角戏,一人以其融入骨髓式的小人物表演很好地承担起了笑料的功能,这样舒缓而自然的叙事模式自然是被犯罪片所诟病的。然而,导演奉俊昊正是通过这样看似松散的架构开头,实则紧紧地展示了韩国军政体系下人们内心深处对法的无知与茫然,社会的不信任感也加剧了社会的动荡,松散的架构下紧紧地勾勒出了人性最原始的样貌,直集人性最暗面。而金相宇的出现,使得影片一敛之前的笑料,开始重塑凝重阴郁的气氛。雨夜与歌曲这两样凶杀作案的标志更是加重了沉重的氛围,将悬念推向极致。每当逼近真相的那一刻,凶杀看似触手可及,但往往无形,两位警官也由此人性的天平上也互换了位置。影片结尾撕裂的纸片象征着人性最后善的泯灭,内心的恶在时代的浇铸中得以生长,撕裂了人性的暗,滋养了恶之花。
二 、丰富多变的人物刻画
有人将此片称作是韩国版的“七宗罪”,其相同的故事架构与多元化的人性展现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角与配角在性格上的对立与互补使得故事得以在张弛有度的戏剧冲突中继续下去。但本片与《七宗罪》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对韩国当时社会的无情批判与有力展现在无形中拔高了犯罪电影单义的叙述架构,而影片结尾与开头呼应的“麦田守望”更无疑于神来之笔,朴探员那双茫然而空洞的眼神仿佛在控诉着这座冷漠决然的“上帝之城”,时代的残酷与人心的阴暗才是凶手。
在《杀人回忆》里,凶手固然可恨,但时代扭曲下的人性才最为可憎。在影片中,大量关于社会人情的有力折射更是凸显了巨大的思考价值。影片中的韩国正处于从军政专制转型到民主社会的关键时,我们看到了纷乱多变的社会畸变化、被挫败的警察尊严、机械麻木的工人群体、暴烈的学生。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时期,个人尊严遭到泯灭,无情的国家机器压榨着每一个人的情感诉求。连环凶杀案无疑是社会信任感严重缺失的最好注脚。犯罪现场秩序的混乱、被人无端践踏的犯人脚印再到警察愚昧无知的暴力执法,动荡年代的个人在强大的社会背景下无法得到基本的人权保障,民主与法制还依旧艰难探索。高度压抑的军政管理体系下,罪犯对于法律与正义的一再挑衅正衬托出了人们内心深处对国家未来的惊慌与疑虑,这样卑微的心理造就了社会底层的宣泄与暴动。影片中朴警官与徐警官这样的小人物为了正义与恶势力搏斗,最终换来的只是在大时代的黑暗风暴里的又一次湮灭。他们互相质疑又互相信任,这似乎也隐喻着当时对峙的意识形态,试图说服对方,争夺着南北朝鲜的未来。而乔警官的军靴更是军政时代铁权的隐喻。他用军靴制服罪犯,军政体系用酷刑来镇压人民。而最终他为暴行付出了代价,穿军靴的腿被截肢了,这也象征了韩国在民主化浪潮中最终不得不舍弃军政体系一般。他与学生的冲突更是韩国军队与学生运动暴力对峙的鲜明缩影。
三、惊险、恐怖等多种元素的融合
《杀人回忆》是一部地地道道的韩国电影,其中多元因素的融合更是体现了韩国电影丰富的表现技法。正是因为如此,韩国电影才超越亚洲诸国电影,具有比肩好莱坞大片的实力。笑料、惊险、恐怖等多种元素的融合,才使《杀人回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影片中宋康昊依靠其强大的演技通过寥寥几个镜头就将一个乡村警察的愚昧、粗暴、狡猾、死板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好地承担起了笑料的功能。在无端猜测的“青龙”里,为了断案,他整日泡在澡堂里,甚至差点将自身的毛洗净;为了见到凶手,迷信地去跪拜神灵,结果差点将一个“手淫男”屈打成招……这样的“包袱”舒缓影片节奏,使影片显得有张有弛,代入感极强。而在追逐“手淫男”的过程中,惊险刺激的节奏、不断推进的场景将影片的氛围瞬间加重。在女者被害的雨夜,屡次出现的音乐更是将悬念的恐怖推向极致,一闪而过的凶手镜头以主观视角代入,挑战着观众的神经,低沉暗哑的钢琴伴奏仿佛预示着一触即发的残暴。而在温情方面,韩国电影一向是下足了功夫。当得知拍档的腿要被锯时,宋康昊眼角的湿润令观众也开始反思那个时代人性的冷暴力;徐警官在雨地里目睹女孩尸体时内心的崩溃与爆发更是将掀起了情感的高峰,直击观影者的心潮,正义在雨夜里的再次奸淫让人失望之余更多的是震撼与冲击。韩国电影的残忍之处正是在于其对人性与社会的有力揭露。也许,正如影片末尾宋康昊那双空洞的眼睛想要告诉我们的一般,时代会过去,但创痛会永远留下,真正的凶手虽然在法外逍遥,但幕后的主谋确是荧屏前与时代共同沉寂冷漠的我们。
参考文献:
[1]木卫二:《杀人回忆》惊喜再现.《电影世界》2005年05期
[2]郑钟旭:《韩国视角下的韩中关系》.《人民日报》2005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