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青年文学家杂志官方网站(唯一官方网站) 青年文学家编辑部投稿信箱:qnwxj@vip.sina.com  

期刊版权

YOUTHLITERATOR COPYRIGHT

2024年07上总第871期

社长/总编辑:周贵玉  
总   编   审:王长军  
副 总 编 辑:刘思信  
总编办主任:刘一鹤  
编辑部主任:赵亚南  
社 长 助 理:李晓玲  
艺 术 总 监:宋 轲 
编 辑:刘 狄  蒋 芸  张春梅 
          臧 鑫  邢旭婷   
美 术 编 辑 :姚  王志龙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213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3-1094/I  
广告许可证:齐工商广字 
23020040000026 号  
主管: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主办:黑龙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出版: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杂志社有限公司  
社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胜利小区 5 号楼  
邮编:161005  
电话:0452-2429996  
印刷:廊坊市伍福印刷有限公司  
邮箱:qnwxj@vip.sina.com 
国内发行:齐齐哈尔市邮政局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399 信箱  
邮发代号:14-26  
发行方式:邮局订阅和自办发行  
出版日期:每月1日,10日,20日  
邮购: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杂志社有限公司发行部  
本刊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 蒙 王左泓 叶延滨 冯骥才 
孙 莉  李曙光 李 琦 张抗抗
阿 成 常新港  梁晓声 韩 英  
颜 楠  

本刊声明  
    本刊作者文责自负,来稿不得侵犯他人版权,如有此类情况,本刊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本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因个别稿件原作者地址不详,请作者本人见刊后与本刊联系,以便寄发样刊。本刊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投稿后一个月内未收到回复,可另行处理。 

目前的位置:首页>> - 优秀作品 >> 中泰节日文化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优秀作品

中泰节日文化的差异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发布时间:12/22/2020 9:32:18 AM | 浏览次数:369次
 
于莲萌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四平 136000)
摘要 :中泰节日有着不同的文化渊源,在节日文化方面有很多异同点,受文化差异的影响,中泰跨文化交际中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本文以泰国的宋干节与中国的春节为例,浅析节日文化背后蕴含的文化差异及相互影响,并给出中泰跨文化交际时的建议。
关键词 :中泰节日 ;文化差异 ;相互影响 ;跨文化交际
作者简介 :于莲萌(1995.12-),女,汉族,吉林长春人,本科,吉林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 中图分类号 ] :G1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2-2139(2020)-33-183-02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及文化的积淀与凝聚,我们可以从传统节日的角度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春节和宋干节作为中泰两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对本国人民影响深远,是长期积淀下来的风俗习惯。宋干节与春节既有差异,又有共通之处。
一.中泰节日的不同文化渊源
春节是指汉文化圈传统的农历新年,从西汉延续至今,由最开始的祭祀活动转变为举国庆祝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农历正月初一的年节是最重要的一天,除夕之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罢年夜饭,孩子们会给长辈拜年,长辈分发“压岁钱”,一起看春晚守岁。待到子时,辞旧岁、迎新年,人们焚香祭祖、燃放鞭炮、与亲朋好友互致祝福。但是春节的活动却远不止这一天。从小年(农历二十三或二十四)开始,人们便开始着手过年事宜,北京歌谣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1]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才算结束。年节过后,人们会带着礼品走亲访友,晚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健康长寿,若是同辈,则互道问候。中国疆域辽阔,不同的地区和民族过春节的习俗不尽相同,形式十分丰富。人们穿新衣、挂灯笼、贴福字、贴对联、放爆竹,随处可见鲜艳喜庆的红色,到哪都是一派祥和热闹的景象。
宋干节是泰国的新年,“宋干”一词来源于梵语,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某一星座,在泰语中的意思是移走或换地方,而太阳在十二星座连续运行一次的时间又恰好为一年,故以此命名。宋干节从 4 月 13 日至 4 月 15 日,持续三天,亦称“泼水节”。之所以选定在这几日,是因为泰国的四月中旬是农闲时节,人们有精力和时间举行大型的宗教活动,且四月天气炎热,泰国人相信水会冲走霉运,水又可以降温,让人心情愉悦,所以在节日期间,人们日日泼水狂欢。宋干节的第一天称为“马哈宋干日”,代表旧年的结束,人们会打扫房屋,沐浴净身,穿新衣,焚烧旧物,向僧侣供奉物品,积累福德。中午过后,人们会用干净的水清洗佛像,以表虔诚与崇敬。第二天称为“望闹”,家人聚在一起,准备明日的供奉物品,并把沙子搬进寺庙,堆成沙佛塔,并进行装饰。这是因为人们在离开时,鞋底会沾上沙粒,人们可以藉此获得神佛庇佑。第三天称为“望泰龙宋”,代表新年的到来。节日期间,街道两旁的店铺都会停业,即使有货摊,卖的东西的也都是水枪、瓶装水等泼水用具。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国别民族,人们互相泼水表达祝福,还会有人将牵上街头,用象鼻喷水。除了泼水狂欢之外,人们在这一天还会做些善事为自己和家人积德,比如供奉物品、聆听佛法、向佛像洒圣水等。
二.中泰节日文化的异同
中泰节日文化之最大不同是在宗教信仰方面,中国是无宗教的民族,中国人虽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但这个“神”却不是固定的,它代表着一个虚无的群体,能庇佑自身、家族或国家的神灵。春节期间,人们会给自己或自家信奉的神灵上香供奉食物,如灶神、门神、财神、井神等,以表以往照拂的感谢,并祈求新年获得更多的福佑。而泰国有自己的国教——佛教,泰国人非常注重宗教活动。在泰国人心中,佛教是非常神圣的存在,信徒们希望得到“佛”的庇佑与指引。宋干节期间,泰国人民群体活动,虽然是以家庭与家族为单位,但大家会一起走上街头,用泼水这一形式来表达对所有人的祝福。
春节和宋干节虽然是不同国家的节日,但是作为本国最盛大的传统佳节,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过节之前,人们无论离家多远,都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中国在年节之前的“春运”,可谓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泰国人民也是一样,许多在外乡工作的人都会回到家乡欢庆新年,许多大型城市反而冷清下来。同是辞旧迎新,在节日期间,两国人民都会洒扫屋舍,将一切霉运清扫出去,迎接新的生活。中国人在年前会全家大扫除,布置房间,泰国人还有焚烧旧物、清洗佛像的习俗。对于两国人民来说,故去的家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者为尊,中国人祭祀祖先,表达尊敬之意,泰国人会在寺庙内请僧侣做仪式,积累功德,表达感激之情。新年来临之际,两国人民都会准备礼品看望长辈,致以祝福,并感谢以往的照拂。
三.中泰节日文化的相互影响
泰国的宋干节在中国影响力相对较小,因为中国有与之类似的节日 :泼水节。泰国的宋干节与中国的泼水节,皆来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教及小乘佛教,所以在举行时间、节日活动等方面大体一致。但两个节日同源却不同流,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变化,受到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影响,各有特色。泰国的宋干节更偏向于宗教仪式,泼水的原意在于“沐佛”,是为了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和他人洗去霉运,获得祝福与好运。在中国,泼水节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从泼水节的神话传说来看,更偏向于祈求风调雨顺,偏向于农耕文化。虽然并非举国庆祝的节日,但是在节日期间,相关政府部门还是给予高度重视,提前很久就会着手准备工作。周边地区的居民以及慕名而来的游客数不胜数,也带动人们了解这一独特的节日文化。两个节日的相通之处是两国沟通的纽带之一,促进中泰文化的交流与相互了解。
中国的春节在泰国也极受重视,泰国华人占泰国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所以每逢春节,泰国的华人聚居地,如曼谷耀华力路、北揽坡府等地,都会举办大型的节日庆祝活动。受泰国文化的影响,泰国的春节在中国传统的基础上,增添了很多仪式与活动,如泰国舞蹈表演、选美大赛、游神活动等。泰国华人在春节时也会遵循佛教的传统,到附近寺庙布施行善,祈求神佛护佑家人康健、祖国繁荣昌盛、生活顺遂。随着经济的发展,泰国春节的商业化特征日益凸显,在春节期间,附近的商铺生意会特别红火,也吸引了很多泰国人民前来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泰国的经济发展。
在信息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地球村的联系更为紧密。于中国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几千年,文化底蕴丰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与中华文化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特点密不可分。通过宋干节,我们能了解到泰国人民的娱乐方式、生活态度、宗教活动,泰国颇具特色的服饰,配上传统音乐,别有一番异域风情。而传统节日作为文化沟通的桥梁,更是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泰国人民的热情温柔、善良友好的特质。于泰国而言,佛教文化与国王文化是其主要的文化特征,尤其是宗教文化,在泰国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世界上亦有“千佛之国”的称谓。受佛教文化的影响,泰国人民对外来的优质文化没有抵触与排斥之情,所以中国的春节文化在泰国受到泰国人民的喜爱与欢迎,并且不断调整、完善、融合。通过春节,泰国人民也能感受到中国春节喜庆热闹的氛围,以及中国人民谦虚知礼、勤劳朴实的精神。两种节日文化的相互影响有利于两国人民更加了解彼此,关系更加亲密,共同促进文化发展。
四.文化差异对中泰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吴为善、严慧仙在其著作《跨文化交际概论》中指出,跨文化交际是指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们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的口语交际。节日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节日文化的深刻理解,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彼此,有效地进行交际。
基于中泰文化的差异,我们在交际过程中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 言语方面。泰国人普遍十分温柔,常是满腔笑容,很有礼貌,说起话来也是柔声细语。但是很多中国人由于比较热情或性格使然,说话和笑的时候声音比较大,这对泰国人来说,是很没有礼貌的行为,会让人觉得脾气不好或者有恶意,不想与之交谈。
2. 距离方面。泰国人大多性格内敛,在公共场合时,
男女之间不会过分亲热,拥抱都很少见,排队时也会保持礼貌距离。在中国,火车站、食堂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会很近,偶尔还会出现后面的人紧挨着前面的人的情况。受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如今中国的情侣在公共场合也会接吻、拥抱。对以上现象泰国人会感觉非常不适,甚至很排斥。
3. 肢体方面。泰国人认为头部是非常神圣的身体部位,
尤其是男生,非常抵触别人触碰自己的头部。泰国人认为头上是有神佛照拂的,如果被他人触碰,就会失去这种庇护。与此相对,人的脚是最低的部位,不该与神圣的东西接触,所以,不可以用脚触碰佛像、开门关门、指人指物,也不能用脚底对着别人。
综上,我们与泰国人进行交际时,要注意声音要放缓放轻,保持礼貌距离,管控好肢体动作。
中泰两国的节日文化虽有较大差异,但同为积淀了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二者皆是本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我们在了解他国文化的同时更要尊重他国文化,相互理解。在中泰跨文化交际中,尽自己所能规避文化禁忌,加深友谊,才能共同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注释:
[1]https://baike.so.com/.
参考文献:
[1]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0.
[2]崇斌,田忠山. 中美节日文化的差异与融合——以春节与圣诞节为例[J]. 人民论坛, 2016.
[3]王珍,汤璐,薛青. 浅析中泰禁忌文化差异的原因及意义[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
[4]寸采玉. 春节文化对泰国社会及汉语教学的影响[D]. 2016.
上一条: 孝心无价
下一条: 他的幸福,用了50年修行
qnwxj.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
期刊邮寄单号
点击查询信息